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 推动绩效管理升级

发布时间:2018-11-28 浏览人次:3181 来源:湖北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分享到:

一、充分认识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大意义

预算绩效是指预算资金所达到的产出和结果。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其核心是通过对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进行考核,倒逼和促进支出责任的强化和支出效率的提升,最终实现花尽量少的资金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预算法》的必然要求,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动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建设高效、责任、透明政府和透明财政具有重大意义。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思想,加快推进,不断提高政府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和公平性。

二、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思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及上级财政部门关于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总体要求,统筹规划,重点突破,紧紧围绕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总目标,积极营造“讲绩效、重绩效、用绩效”的良好氛围,逐步建立以绩效目标为导向,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应用为保障,以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提高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目的的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和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

三、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统一组织,分级管理。财政部门负责全体预算绩效管理的组织实施和统筹推进工作,各部门是本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负责组织、指导部门本级和所属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二)以点带面,分步实施。预算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积极探索,先易后难,点面结合,逐步推开,优先选择重点民生支出和社会公益性较强的项目以及财政部门、省级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项目等进行预算绩效管理试点,积累经验,稳步推进,逐步实现基本支出绩效管理、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管理和财政综合绩效管理全覆盖。

(三)规范程序,突出重点。建立规范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流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运行机制,将绩效目标管理作为重点,建立和完善绩效目标申报、审核、批复机制。

(四)激励约束,结果导向。建立有效的绩效结果运用机制,加强绩效问责,将绩效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五)客观公正,公开透明。预算绩效管理要符合真实、客观、公平、公正的要求,评价指标要科学,基础数据要准确,评价方法要合理,评价结果要依法公开,接受监督。

四、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主体责任。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责任主体作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推进和认真实施本部门及下属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要和预算单位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二)完善制度体系。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充分积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逐步制定、完善涵盖绩效目标、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三)推进改革联动。要以预算绩效管理为突破口,统筹推进中长期财政规划、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公务卡、投资评审、预决算公开等改革,使各项改革措施有机结合、配套联动,不断提高政府支出管理水平。

(四)注重宣传培训。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政府网络平台等,积极宣传绩效理念,培育绩效文化,增强绩效意识,为预算绩效管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增强人员业务素质,为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人才保障。

(五)强化监督考核。财政部门要对本级部门和下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采取重点督查、随机检查等方式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逐步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制度,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