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然资源要素野外观测研究体系形成

发布时间:2024-10-22 浏览人次:739 来源:自然资源报网站
分享到:

10月15日~16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主办、中国国土经济学会资源生态专委会协办的全国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工程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对《全国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工程报告(2019—2024年)》进行了审议,并就试点观测研究的主要成果经验、自然资源观测数据集成应用、自然资源综合观测标准规范,以及该工程未来5年发展规划进行了研讨交流。

会上,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相关专家汇报了《全国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工程报告(2019—2024年)》编制、资源生态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自然资源观测数据集成应用、自然资源综合观测标准规范制定等工作的整体情况和最新进展。来自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自然资源部测绘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新疆国土整治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郑州大学、兰州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20余位专家,对《全国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工程报告(2019—2024年)》进行了评审。评审专家认为,该工程意义重大,是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系统工程,对于掌握林草—土地—水—气候等资源间耦合作用机理,预判未来发展趋势和监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构建我国生态资源风险监测预警奠定基础,建议尽快发布全国自然资源要素观测体系框架方案,联合国内资源、生态领域的观测研究站网,构建起覆盖全国的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网络,依托观测子网络开展全国自然资源变化、风险、监测预警,筑牢我国生态安全屏障,推动中华民族有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

据介绍,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指导下,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已形成全国自然资源要素野外观测研究体系,在全国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云贵高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东北松嫩平原等全国11个典型自然资源区开展了5年的试点示范,通过融合共建170余个站,空白添建30个观测站,覆盖了全国3级以上自然资源区划,其中1级站11个、二级站50个、三级站150个,并依托观测站网成功申报省部级平台20个,有力支撑推动了自然资源管理水平的跃升和新质生产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