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调查再赋新动能 ——从全国地表基质调查交流研讨会看地质工作如何支撑自然资源全领域

发布时间:2023-08-15 浏览人次:1126 来源:中国矿业报
分享到:

  “地表基质是什么?地表基质层对于自然生态生物圈有什么作用?开展地表基质基础调查工作都有哪些重大意义?”近日,一场以研究地表基质机理为主题的研讨会在河北廊坊召开。会议着眼于自然资源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落实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部署,阶段性总结交流东北地区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的实践,整体谋划推进地表基质调查工作,为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利用格局、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这次会议声势浩大、专业性强,吸引了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地勘单位、科研院校近200名代表参加。

  为自然资源管理做“本底”支撑

  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作为我国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的管理部门,自然资源部提出了“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工作定位,这个定位充分表明党和国家对加快掌握自然资源家底和变化情况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一部分,地表基质是支撑和孕育耕地、森林、草原、湿地、水等各类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基础物质,直接控制着土壤和植被生态的空间格局;地表基质层是连接地下资源层和地表覆盖层的纽带,是地球多圈层交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带,对上支撑和孕育地表覆盖层,对下控制和影响地下资源层。

  “开展地表基质调查,是自然资源部近年来部署的一项开创性的基础性、公益性国情国力调查,旨在摸清地表基质的类型、利用现状、影响因素、理化性质及地质景观属性等,为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修复、‘双碳’目标实现等提供多元化的数据支撑服务。”有代表在会上表示。

  据了解,地表基质调查是区别于其他调查监测工作的自然资源专项调查:一是与国土调查不同,“三调”及年度国土变更调查侧重于地表覆盖层上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而地表基质调查则是以“三调”成果为底图,侧重调查地表覆盖层下面的相关内容;二是与传统的基础地质调查不同,地表基质调查更加注重地表基质层的结构类型及各类地表基质的破碎与裂隙发育程度、抗风化与成土能力,注重松散堆积物的“粗细、厚薄、深浅”特征,即颗粒大小、体积含量、持水能力以及有益有害元素含量等,以此评价地表基质层对土壤层以及耕地、林草、农作物等自然资源的支撑孕育能力与潜力,服务农业生产与生态修复;三是与土壤普查也不相同,地表基质调查在兼顾土壤层的同时,更加关注地下2-20米或更深层次50米深度范围内的基质类型、物质组成、理化性质、碳分布以及微生物特征等,评价地表基质层对上部土壤层的影响与制约、支撑与孕育、演化与互馈等关系。

  由此可见,无论是严格耕地保护,维护国家粮食、能源资源安全,还是优化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等国土空间格局,推动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又或者是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水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都需要包括地表基质调查结果在内的自然资源“本底”数据支撑。

  先行试点工作成果丰硕

  2020年初,自然资源部印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建立了“自然资源分层分类模型”,首次提出地表基质、地表基质层等概念,并明确要开展地表基质调查工作。

  后来,地表基质层这一全新概念又经过了几十位院士、专家整合地质、水文、林草、农业、生态环境等专业领域深入研究和广泛论证。新概念既体现了在构建统一调查监测体系、支撑服务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能上的前瞻性和系统性视野,也体现了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深刻认识和全面理解。

  “地表基质本身就是一种自然资源,孕育和支撑了森林、草原、水、湿地等各类自然资源,既是人类活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维系人类生存繁衍的必要条件。”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教授向记者介绍。

  近年来,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统一部署安排和有力指导下,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积极承担了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国国土变更调查国家级外业核查、自然资源监测及快反行动、自然资源观测网建设等工作任务,特别是在拓展地表基质调查工作上,积极探索技术方法和标准规范,牵头实施东北黑土区地表基质调查,同步展开典型区地表基质试点调查。

  2020年以来,指挥中心及相关单位在河北保定开展地表基质调查试点的基础上,先后投入精干力量和先进装备开展东北典型黑土区83个黑土地重点保护县的地表基质调查,以及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区、长三角宁波海陆过渡区、河套平原农牧交错区等试点调查。与此同时,自然资源部结合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试点,组织河北、山东、重庆等地开展了“地表基质调查技术探索”;湖北、江苏、安徽、广东等地也陆续试点开展地表基质调查,编制了地表基质调查技术规范,为推进全国地表基质调查工作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截至目前,我国已系统完成了东北地区83个重点保护县约35万平方千米的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工作,推进了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区、长三角宁波海陆过渡区、河套平原农牧交错区调查,梳理形成了系列标准规范和技术指南,总结了工作组织模式和管理机制,为开展全国地表基质调查积累了经验、探索了方法路径。

  由此,指挥中心地表基质调查项目还荣获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十大进展”;中国地质调查局廊坊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地表基质调查团队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

 未来将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本次会议通过主题报告、专题汇报、交流研讨等形式,为全面推进全国地表基质调查任务顺利实施建言献策,贡献了智慧力量。

  对于下一步如何做好地表基质调查这项新任务,在第二天上午的分组讨论中,与会代表形成了多项共识。“地表基质调查是一个新事物,从零开始、基础薄弱,虽做了大量探索论证工作,但也应该认识到当前工作中存在不少短板弱项,尚有不少技术问题亟待攻关完善,已经取得的一些成果也有待凝练提升。”会上有代表表示。

  下一步,需要自然资源调查系统、科研院校共同发力、协同推进,使地表基质调查工作的目标定位、技术思路、服务应用更加明确,尽快形成全国性标准体系、技术体系和组织体系,引领各地积极投入参与,力争利用3-5年时间,查清主要产粮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冰川冻土区的地表基质层“本底”,同步开展地表基质监测网建设,给国家提交一套清晰准确、可年度更新的地表基质调查数据,切实支撑自然资源部有效履行“两统一”职能,真正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