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接再厉 “十四五”我国将继续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发布时间:2021-03-03 浏览人次:1322来源:化工仪器网
分享到:

  2021年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面支撑新发展格局新闻发布会。会上,科技部部长指出,自“十三五”以来,我国研发投入持续增长,从2015年1.42万亿元到2020年预计2.4万亿元左右,研发经费投入增长近一倍。

  在巨额投入下,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在“十三五”期间得到了显著提升。2020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中国位列第14名,而通常创新能力指数位列前15名就被认为已经进入了创新型国家行列。除此之外,从探月工程到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从“复兴号”高铁发车到5G投入商用,从“蛟龙”探海到大兴机场启用,从克隆猴问世到超级计算机崛起,从港珠澳大桥通车到科技抗疫,以及随处可见的“共享”、“无人”产品,可清晰感知到,科技创新的脉搏正在这片神州大地上有力地跳动。

  强化科技自立自强 “十四五”发展阶段对科技工作提出新要求

  眼下已经进入2021年,“十四五”已经拉开序幕。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十四五”期间,我国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国家治理等多个方面高质量发展。要完成“十四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就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战略支撑作用。

  同时,“十四五”作为我国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国进入一个新阶段的起点,打下坚实的基础至关重要,因此社会各方面对科学技术的需求会增加。这也将促使科技工作面临一系列新形势,并完成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

  “十四五”期间,我国着重强调“科技自立自强”。在此部署下,我国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创新活力。一,围绕推动产业链高端化问题,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二,围绕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大规模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三,围绕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创新药物、医疗器械等研发应用。四,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污染防治等技术攻关和应用推广。五,围绕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以激发人才活力为重点,启动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

  如何让科技转向自立自强?调整优化科技投入和产出结构

  在中国的发展中,我们对科技的关注度逐年提升。站在眼下这个发展新风口,如何真正让我国科技走向自立自强,是眼下要积极应对的。

  总体来说,我国科技要更好更快发展,就要不断优化科技资源布局,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走符合我国国情的科技研发道路。细分来看,我国科技发展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要更加重视基因学、病毒学、流行病学、遗传学、免疫学等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要重视顶层设计,优化基础研究布局,加强人才培养,壮大基础研究体系,要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价值链,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政府统筹作用,促进资金、技术、应用、市场等要素对接。此外,还要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形成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

  另一方面,我国重大科研仪器主要依赖进口产品这一事实,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科技强国建设进程,因此,要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就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科技创新和进口替代力度。首先,我们要巩固提升优势产业,例如持续增强电力装备、新能源、高铁、通信设备等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提升产业质量。其次,我们要补齐短板,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再次,我们要继续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等建设,积极参与数字货币、数字税等国际规则制定,打造新竞争力。

  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 “十四五”将为企业带来红利

  我们一直强调,“十四五”期间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和关键变量作用,而新形势必将带来新机遇。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十四五”的到来也预示着更多政策红利正在向企业主体倾斜。

  政策上,“十四五”期间要更多地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在政策引导、资源配置、激励保障、服务监管方面建立长效机制,如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群体;支持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资金投入上,我国还将持续加大投入,并引导、激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增加对基础研究的投入。

  此外,“十四五”期间,我国还会持续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并关注AI在医疗、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等领域发展加速。结合上文提到的“加大科技创新和进口替代力度”来看,未来我国对国产高尖精仪器的需求会不断上升。这对于国产仪器企业来说无疑是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