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土壤环境背景含量统计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发布
发布时间:2020-08-20
浏览人次:2418
来源:生态环境部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生态环境部决定制定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区域性土壤环境背景含量统计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目前,标准编制单位已编制完成《导则》征求意见稿。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的相关规定,现将《导则》征求意见稿和有关材料印送给有关单位,请有关单位研究提出书面意见,于2020年9月15日前反馈至生态环境部。
土壤背景值一般包括两类,一是区域背景值,二是地块尺度背景值。土壤环境管理中,通常需要利用土壤背景值判断具体地块是否受到污染。不超背景值的,通常认为未受到污染。总之,土壤背景值是一个或一组统计量。由于土壤具有不均质性,因此需要对各采样点的土壤污染物含量进行统计分析,为确定土壤背景值提供依据。
我国自“十五”以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相继组织开展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开展了土壤例行环境监测,积累了大量土壤数据。因此,制定土壤环境背景含量统计技术导则,有利于规范相关土壤调查和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壤调查和监测数据,为确定区域土壤背景值提供依据。
《导则》的主要内容有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工作目标和程序、区域性土壤环境背景含量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分析、区域性土壤环境背景含量统计与表征、区域性土壤环境背景值的确定、实施与监督等,适用于区域性土壤环境背景含量的统计,不适用于地块尺度土壤环境背景含量的统计。
土壤环境背景含量是指一定时间条件下,仅受地球化学过程和非点源输入影响的土壤中元素或化合物的含量。区域性土壤环境背景含量统计的工作目标为:1.明确调查区域、时间范围和目标元素或化合物。统计与表征调查区域某一时间范围内土壤中目标元素或化合物的环境背景含量。2.调查区域应同时明确平面范围与垂向深度。3.时间范围可以是历史上某一时间段,也可以是当前。4.土壤中目标元素或化合物可以是某一种、一类或多种等。
区域性土壤环境背景含量数据获取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资料收集与整理、区域性土壤环境背景调查、历史数据评估、结合历史数据开展区域性土壤环境背景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有统计单元划分、数据分布类型检验、异常值判别与处理;区域性土壤环境背景含量统计与表征主要包括 区域性土壤环境背景含量统计、区域性土壤环境背景含量表征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以上标准由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等负责起草。
更多详情请点击以下附件:
《区域性土壤环境背景含量统计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相关资料
土壤背景值一般包括两类,一是区域背景值,二是地块尺度背景值。土壤环境管理中,通常需要利用土壤背景值判断具体地块是否受到污染。不超背景值的,通常认为未受到污染。总之,土壤背景值是一个或一组统计量。由于土壤具有不均质性,因此需要对各采样点的土壤污染物含量进行统计分析,为确定土壤背景值提供依据。
我国自“十五”以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相继组织开展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开展了土壤例行环境监测,积累了大量土壤数据。因此,制定土壤环境背景含量统计技术导则,有利于规范相关土壤调查和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壤调查和监测数据,为确定区域土壤背景值提供依据。
《导则》的主要内容有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工作目标和程序、区域性土壤环境背景含量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分析、区域性土壤环境背景含量统计与表征、区域性土壤环境背景值的确定、实施与监督等,适用于区域性土壤环境背景含量的统计,不适用于地块尺度土壤环境背景含量的统计。
土壤环境背景含量是指一定时间条件下,仅受地球化学过程和非点源输入影响的土壤中元素或化合物的含量。区域性土壤环境背景含量统计的工作目标为:1.明确调查区域、时间范围和目标元素或化合物。统计与表征调查区域某一时间范围内土壤中目标元素或化合物的环境背景含量。2.调查区域应同时明确平面范围与垂向深度。3.时间范围可以是历史上某一时间段,也可以是当前。4.土壤中目标元素或化合物可以是某一种、一类或多种等。
以上标准由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等负责起草。
更多详情请点击以下附件:
《区域性土壤环境背景含量统计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