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春秋丨31省份研发投入数据公布 南北阵营孰强孰弱?
发布时间:2019-12-31
浏览人次:1575
来源:一财网
近年来我国研发投入经费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研发投入强度不断提高,研发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不过,分省份来看,各地的差异较大。第一财经记者统计梳理近十年来各省份的研发投入及强度后发现,过去十年,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研发经费投入跃居第一。在增速上,呈现南高北低的态势,南北分化十分明显。
广东跃居第一
数据显示,2008年共有15个省份的研发经费投入超过100亿元,位居前十名的省份分别是江苏、北京、广东、山东、上海、浙江、辽宁、四川、天津、湖北。分地域来看,东部沿海共有7个省份,中部、西部和东北各1个。其中前三名分别是江苏、北京和广东,均超过了500亿元。
到2018年,共有14个省份的研发经费超过了500亿元,位居前十的分别是广东、江苏、北京、山东、浙江、上海、湖北、四川、河南、湖南。相比2018年,辽宁和天津退出了前十行列,其中,辽宁下滑至第17位,天津下滑至第15位。河南上升至第九,湖南上升至第十。前十中,中西部省份达到了4个之多。
2018年,研发经费前三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江苏和北京。其中广东和江苏都已超过了2500亿元,并且领先北京较大的距离。北京达到1870.8亿元,此外山东、浙江和上海也都超过了1000亿大关。
近十年来,沿海发达地区都纷纷加快转型升级,在研发经费方面的投入很大。其中,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的表现尤为引人关注。在2008年,广东研发经费投入在江苏和北京之后,位列第三。但到2016年广东研发投入总量首次跃居全国第一后,总量连续三年保持全国首位,并且对第二名江苏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研发强度更是多年来首次超过了江苏。
数据显示,2018年广东研发投入达到了2704.7亿元,研发强度达到了2.78%。同期江苏研发投入为2504.4亿元,研发强度为2.7%。2018年广东领先江苏200.3亿元,而2017年这一数字为83.5亿元。广东对江苏的领先优势持续扩大。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广东经济外贸依赖度最高,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最大。因此,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广东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纷纷加大了研发投入。在外需不是很强劲的情况下,广东尤其是珠三角的企业必须通过提高附加值、提高产业层次来增强竞争力。
增长幅度:长江中上游增长迅速
从近十年的增长幅度来看,海南、重庆、安徽、贵州、福建、宁夏、云南、湖南、湖北和河南位列前十。
其中,海南十年增长了7.15倍,高居第一。当然海南增幅高,也跟基数较低有关。2008年,海南研发经费投入仅3.3亿元,位列全国倒数第二。十年后达到了26.9亿元,研发经费在全国的位次上升了一位。
前十名中,除了海南和福建,其他省份主要来自中西部地区。尤其是长江中上游地区,颇为亮眼,包括重庆、安徽、贵州、云南、湖南、湖北都是来自这一地区。这一地区近年来经济增速在在全国领跑,研发投入增速也快速增长。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长江经济带的水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尤其是长江中上游地区,近年来承接了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大量产业转移落户,这些地方经济也快速发展,人口、人才集聚加快。
以中部省份安徽为例,安徽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安徽省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为649亿元,居全国第11位,比上年增加84.1亿元,增长14.9%;研发投入强度(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2.16%,与全国的差距由上年0.06个百分点缩小为0.03个百分点。该省研发投入强度由2008年第13位上升为2012年第10位,冲进全国第一方阵,2013~2017年稳居第九位,2018年再进一位,上升为全国第八位。
在贵州,2018年贵州省研发经费投入达121.6亿元,比去年增长26.8%,增速全国第二,首次突破百亿关口;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占GDP比重)达0.82%,自2006年以来首次突破0.8%;R&D经费投入强度排名升至全国第24名,比2017年上升3个名次,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南北分化明显
在中西部尤其是长江中上游省份研发经费快速增长的同时,近十年来,研发经费增幅还呈现明显的南北分化的态势。数据显示,增速最快的10个省份中,除了宁夏和河南外,其他省份均来自南方。而在榜尾端,增速后几位分别是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和甘肃,全部来自北方。这其中,东三省近十年研发经费增速位列最后三位。
增速之外,国际上通常用研发强度(R&D经费占GDP比重)来衡量一个经济体的创新指数。在这方面,2008年,全国只有6个省份的研发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陕西、江苏和浙江,主要集中在三大直辖市,以及江浙这两个经济发达省份,还有陕西这样的高教大省。
拓展到研发强度前十名的省份来看,南北各5个。彼时,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研发强度仅为1.41%,低于1.54%的全国平均水平,这个强度与辽宁持平,与山东相当。
到2018年,研发强度高于2.19%的全国水平的省份也还是只有6个,分别是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天津和浙江。这其中,陕西退出了前六行列,取而代之的是广东,2018年广东的研发强度已经仅次于京沪,位列全国第三。这6个省份中,南方占据了4个,分别是直辖市上海和广东、江苏、浙江这三个经济大省,北方地区仅剩下京津两个直辖市。拓展到前十来看,南方占据了6个,北方仅剩下4个,辽宁退出前十行列,安徽则上升至第八。
从近十年来研发强度的变化来看,十年来,绝大多数省份的研发强度都有所提高,只不过提高的幅度呈现较大的差异。其中,上海的提高幅度最大,十年提高了1.57个百分点。广东紧随其后,提高了1.37个百分点;安徽位居第三,提高了1.05个百分点。此外,浙江、北京、福建、重庆、湖南、江苏和湖北的提高幅度分列四到十位。
提高幅度前十名,主要来自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长江中上游的部分省份。其中,除了北京以外,其他9个省份全部来自南方。
在榜尾端,有三个省份的研发强度有所下降,分别是黑龙江、西藏和吉林。研发强度提升得较低的省份中,也主要是来自北方地区,主要是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
研发经费增速以及研发强度的南北分化,也与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南北分化相呼应。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长谢良兵分析,南北方经济差距拉大背后是传统产业与新经济之间的比拼,是开放创新快与慢的差别。这一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反映在双创领域,就是创新也呈现出这样的格局,即南北差距正在拉大,毕竟创新驱动正在成为经济转型的主要抓手。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杜鹰本月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2019—2020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南北分化尤为明显,南方与北方经济份额的差距由2013年14.8个百分点扩大到去年的23个百分点,这一问题值得探究。
杜鹰指出,从经济增长角度看,南快北慢。南方经济增速从2013年起超过北方,近年来两者增速差距越来越大,2013年南北经济增速差0.6个百分点,去年是1个百分点。从经济份额看,南升北降。2018年南方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61.5%,是1980年以来份额占比最高的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