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石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见闻
发布时间:2018-09-26
浏览人次:1922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因矿而兴的湖北省黄石市,曾经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却也给这座城市造成了巨大的生态赤字:形成400多个开山塘口、300多座矿山、150多座尾矿库、21万亩工矿废弃地和大面积被污染的土地。
作为资源日渐枯竭的矿业大市,黄石城市发展如何转型,解决生态赤字难题?近日,记者带着问题,前往黄石市采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
采矿坑变身国家矿山公园
从武汉市乘坐高铁,37分钟便可到达到黄石西塞山,沿着磁湖岸边漫步,蓝天白云、垂柳依依、空气清新,成群的白鹭划过波光粼粼的湖面,远处山体被茂密的树林装扮得郁郁葱葱。
走进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一座由花岗岩石雕刻的毛泽东巨幅雕像屹立在广场上,公园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周杰告诉记者:“这座雕像重58吨,高9.15米,是为纪念毛主席1958年9月15日视察大冶铁矿而立。”
不远处,群山横亘,444米深的“亚洲第一天坑”如一只硕大的漏斗嵌于其中。站在东西长2200米、南北宽550米、最大落差444米、坑口面积达108万平方米的天坑旁,不由得被大冶铁矿工人们的艰辛付出所震撼。
大冶铁矿总经理助理王长升介绍,经过百年开采,矿石产量锐减,东露天采场闭坑,资源接续成为阻碍矿山可持续发展的难题。2002年停采后,在讨论矿山出路时,曾经有专家建议:如果将天坑用于填埋武汉市的生活垃圾,可服务上百年。意见一出,立即遭到大冶铁矿强烈反对。
在黄石市国土资源局支持下,大冶铁矿确定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矿山奋斗目标,原国土资源部下拔资金1100万元,大冶铁矿自筹资金1亿元,决定开发工业旅游,构建人与环境和谐共生、资源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
2006年,大冶铁矿成为我国首座国家矿山公园。“弘扬矿业文化、展示人文特色,打造科普教育、科研教学、文化展示、环保示范四大基地。”王长升说。目前,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已建成八大景观,每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一项项殊荣接踵而来:第二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每年200多万元的门票收入,让大冶铁矿尝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甜头。
堆石场种上万亩槐林
在亚洲最大的硬岩复垦生态林基地,万亩槐林连成一片,盛开的蔷薇、茉莉鲜艳夺目,让人仿佛置身于原始森林。
今年51岁的大冶铁矿首席工程师秦俊华,1990年大学毕业后便扎根于此。在他的印象中,每年的植树节,大冶铁矿都会组织1万多名职工参加植树,壮观的场面让他记忆犹新。
秦俊华介绍,大冶铁矿占地面积11.06平方公里,到2010年排放废石已占地达400万平方米。按照海拔高程计算,有的堆石场已堆高到150米左右。为建设生态矿山,大冶铁矿从1990年起实施了打造绿色矿山行动,制定了详细的硬岩绿化复垦科研计划,针对所排大理岩、闪长岩石质硬度大、难风化、不保水、难固氮,不具备植物的生长条件等问题,在废石场上划定50亩试验区试种苗木,最终确定种植3000株刺槐,经过一冬两夏,成活率达75%。此后,大冶铁矿扩大种植范围,组织职工开展万人大会战,对3000余亩硬岩废石场分段进行复垦,共栽种刺槐、冬青、灌木等100多万株。
为了巩固绿色成果,企业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绿化管理员,选派责任心强的职工担任巡视员,严把树坑质量关、树苗进货关、栽种工艺关和复垦植保关,形成春季有修枝、夏季不缺水、秋季无病虫、冬季有防火的“一条龙”动态管理。使树苗成活率由最初的75%提高到96%。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现在回过头来看,不得不佩服当时的决策,每年投入几百万做公益事业,真是不容易。”秦俊华说,矿山以“槐花主题园”为平台,已成功举办4届“中国黄石槐花旅游节”。每到春天,满山的槐花盛开,鸟语花香,置身在一望无际的槐树林中,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令人陶醉。
光彩山重现迷人光彩
黄石市铁山区光彩山属大冶铁矿的排土场,由露天采掘废弃的矿渣、废石、废矿等堆积而成,面积约3平方公里。
光彩山的治理走出了与槐树林复垦不一样的路径。治理前,光彩山四季尘土飞扬,老百姓苦不堪言。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灾隐患,威胁着周边学校、企事业单位在内的2770户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转机出现在2012年,为解决历史遗留的工矿废弃地复垦欠账难题,黄石市被列为全国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城市。由中央财政下拔资金,当地政府配套实施,废弃地复垦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可用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黄石市委、市政府抓住了这个转型发展机遇,专门成立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指挥部,抽调专人负责实施。
在这里工作了6年的潘安对记者说:“复垦工作开展以前,只要大风吹过,到处都是灰尘,而现在满眼都是绿色。”据他回忆,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开始是清除高陡边坡的危岩坠石,按照平台、边坡的治理形式,将排土场推成若干个平台,在最基础处通过浆砌块石做成挡土墙,确保安全稳定,边坡采取客土喷播、马道植被绿化等技术,将水、土、肥、种子等喷到护坡上,有些护坡上还埋有铁丝网。一年后,小乔木、灌木、藤本植物都破土而出,铺满一片“绿道”。
记者看到,山顶和山腰还布设有水箱、水管。“这些水管主要是植物刚开始生长时用来浇灌,现在有些树苗和灌木已长到一人多高,基本进入自然生长状态。”潘安说。
光彩山项目于2014年竣工,投入治理资金7376万元,共栽种刺槐5万多株、其他绿化景观树4万多株,新增林地775亩,建设用地873亩。
光彩山拥有充足的光照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吸引了英利集团投资5亿元建设50兆瓦太阳能清洁能源发电项目,年产值5400万元,年实现利税1200万元,为当地经济发展增砖添瓦。
原来的废石场变成了市民休闲的乐园,扬尘和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治理,周边的生态环境极大改善。潘安深有体会:“环境的变化我感受最深,以前当地居民呼吸系统和结石类疾病高发,现在人们感觉舒服多了。”
据黄石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薛明介绍,近年来,黄石在环磁湖老工业区周边及黄荆山北麓地区关停了近百个开山塘口,先后组织实施的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改善人居环境28平方公里,20多个乡镇20多万群众受益,生活环境质量日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