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为共和国制造筑牢坚实基础
发布时间:2021-03-10
浏览人次:1454
来源:中国矿业报
万马争驰,千帆竞逐。
中国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从根本上说,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发挥了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客观来说,中国经济不仅体量大,而且韧性十足。因为,中国是全世界惟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用几十年走过发达国家几百年所走工业化历程。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2020年,全球经济受到严重冲击,中国仍是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我国制造业的振兴,有诸多原因,其中关键的一条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矿业人的不懈努力,近年来我国矿产资源的生产和消费迅猛发展,为共和国制造筑牢坚实基础。
调结构 钢铁行业健体魄
纵观我国钢铁业,“一枝独大”已无争议,产能占全球“半壁江山”有余。上游铁矿石产业,资源完全进入全球配置,境内境外同时发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钢产量从1949年的15.8万吨发展到2020年的10.65亿吨,占世界钢产量的比例从1949年的不足千分之一到如今超过50%,我国已由钢铁弱国变成世界钢铁生产第一大国。
改革开放后,我国钢铁工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1996年,我国钢产量突破1亿吨,成为世界第一钢铁大国。从2003年起,又相继跨越了若干个亿吨的大台阶,2013年突破8亿吨,2018年突破9亿吨,2020年首次突破10亿吨。
“十三五”期间,我国生铁产量从2016年的7.02亿吨,增至2018年的7.71亿吨,相应的铁矿石需求量从2016年的11.1亿吨增至2018年的12.2亿吨。工信部近期表示,2021年将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下降。
2020年12月24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发布消息,近10年来,山东新发现大型铁矿产地4处、中小型铁矿产地35处,新增铁矿石资源量28.17亿吨,富铁矿勘查实现重大突破。此外,在西藏罗布莎矿集区发现厚富铬铁矿体,估算新增资源量48.7万吨。在青海尕林格勘区也获得突被,探获铁矿石资源量1.17亿吨。
“十三五”期间,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钢铁业消肿健体的第一“法宝”。
首先,进行去落后产能的“刮骨术”。今年3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发布会。据介绍,我国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钢铁行业去产能1.5亿吨的目标,累计退出“僵尸企业”的粗钢产能6474万吨。
其次,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劳动生产率。重组马钢、重钢、太钢,组建宝武集团,年产钢突破1亿吨,问鼎全球之冠。民营钢厂也通过不断兼并重组,产业升级成果斐然,粗钢产量合计占比超过60%。全行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0%,职工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第三,创新能力显著提升。2019年,全行业有效发明专利达1.93万件,新产品销售收入达1.05万亿元。5年间全行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8项,一大批高质量关键产品自主研发成功,如高速列车轮轴及转向架材料、超薄不锈钢精密带、高强热成型汽车板、新能源汽车电机用高性能硅钢等已居国际领先水平。
第四,全行业绿色化、智能化长足进步。5年间,累计减排粉尘颗粒物85万吨、二氧化硫194万吨,排放各类废水5亿立方米,节约新水22亿立方米。宝钢股份荣获第十届中华环境奖,14家钢铁企业跻身“清洁生产环境友好企业”,德龙、安钢、三钢等一大批厂区已成为4A、3A级景区。工业机器人、无人行车、无人台车、无人仓储等一系列智能技术已在7个骨干企业被广泛应用。通过智能制造,企业间的横向集成及企业内部的纵向集成,实现了智能化的研究、服务、采购、销售,推动了传统钢铁行业生产模式的转变,成为现代钢铁企业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与此同时,钢铁行业全面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河钢控股的塞尔维亚钢厂,中冶集团总承包的越南钢厂等项目顺利投产,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钢铁业要从“一枝独大”转向“一枝称秀”,还需付出艰苦努力。有专家建议,“十四五”要抓住几个关键点发力:
——要充分评估铁矿石进口供应链的安全风险,要保持国内一定规模的铁矿石产能,多元配置全球资源,打破垄断;
——要大力发展矿业资本市场,完善和提升铁矿石现货、期货市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推进铁矿石贸易的人民币结算体系;
——继续提高钢铁行业集中度,提高对外议价博弈地位,全面扩大入市交易量;
——大力提升境外权益矿份额,改善境内港口铁矿石接货能力;
——继续加大对十大铁矿资源基地和30个铁矿重点勘查区的投入和建设力度……
延产业 “三稀”金属拔头筹
“三稀”矿产资源是稀土金属、稀有金属和稀散金属的总称。
“三稀”矿产是新一轮工业革命中诸多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原材料,是产业升级换代不可替代的动力之源。从一定意义上讲,拼新兴产业也是拼“三稀”矿产的全球竞争力和话语权。
稀土金属是我国的优势矿种,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特种材料以及新能源等领域,是十分宝贵的战略资源,有“工业味精”“新材料之母”的美誉。
稀土由17个元素组成,其中重稀土更为稀缺,经长期强度开发,原来我国丰富的重稀土资源,保障程度也开始逐年下降。
稀有和稀散金属,共计17种元素。我国蕴藏量喜忧参半,短缺的有锂、铍、铌、钽、锆、硒等,优势矿种则有镓、锗、铟等。
“十三五”期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地质找矿工作突出重点,“三稀”矿产找矿成果频传:先后在云南腾冲-陇川地区新发现一批中、大型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在江西上坪圩、牛斗光新发现大型、中型远景稀土矿各一个;在新疆西昆仑大红柳滩发现超大型锂铍矿;在四川可尔因矿集区发现大型锂铷矿……与此同时,在境外找矿配置资源也有了积极的进展。根据数据集成,现阶段境内外“三稀”矿产的供给与国民经济的需求总体处于市场平衡状态,但危与机并存。根据对新兴产业发展的预测,“三稀”矿产的需求在今后20年~30年将进入陡度攀升阶段。到2035年,稀土累计需求达430万吨,锂(碳酸锂)达300万吨;铍、铌、钽、锆等矿产对外依存度都高达80%以上,挑战是实实在在摆在那里的。
由于电动汽车的迅猛发展,作为电池正极材料的碳酸锂一下子成了“风云矿产”。中国是全球锂资源第一消费大国,消费量占全球一半以上,每年需进口3万吨~4万吨金属锂当量的锂矿产品。目前,国内已探明的锂资源分为盐湖锂和伟晶岩锂,主要产地在青海、西藏、四川,虽说资源储量占全球探明储量的13%左右,但国内盐湖资源的镁锂比含量高,盐湖卤水提锂技术存在瓶颈,成本高。尽管自2002年以来,在四川甲基卡外围新增氧化锂资源量88万吨,累计探明资源量188.77万吨,但由于多种原因,尚未进入开发。
全球锂资源的资源储量约1亿吨(碳酸锂),目前经济可采的约占1/5,主要集中在南美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三国交界处的盐湖,俗称“锂三角”。此处全球锂资源最丰富、赋存条件最好。此外,澳大利亚锂辉石矿集区也前景看好。近年来,天齐锂业、赣锋锂业、西藏珠峰、特变电工等中资企业投资了“锂三角”9个盐湖锂矿项目,获得锂权益储量160万吨、权益资源量超过300万吨,权益产量约0.42万吨(金属量)。
对锂资源的市场配置虽有曲折,但令人鼓舞的是,我国“三稀”矿产的产业链正在补齐短板,迅猛发展,主要表现在:产业链日趋完臻,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核心企业初步形成,境外布局稳步推进。
以电动汽车产业,关键的电池制造为例,从资源勘查、开发、选冶、研发、合成,一直进入生产线出产品,产业链、供应链完整齐全,且技术路线多种,各有特色。无论是磷铁锂电池,还是三元电池都有龙头企业领衔,天齐锂业、赣峰锂业、宁德时代等都是著名的原料或产品的供应商。
在其他领域,“三稀”矿产也大显身手,近年来有的已实现了产业化。如钕、镨、镝用于风能涡轮机的磁铁;镧、铈、铕用于节能照明设备的发光物质;铟、镓、碲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等。民营上市公司中矿资源2018年在境外并购了稀有金属铯,经过产业化研发,已成为铯盐的龙头老大。
有专家指出,展望“十四五”,“三稀”矿产方兴未艾,辉煌可期。寻找潜力矿区,加强国际合作,提升研发水平,需善力善为,久久为功。
补短板 大宗有色虎腾跃
大宗有色一般指10种有色金属,有铝、镁、铜、铅、锌、镍、钴、锡、锑、汞。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快速发展。1949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仅有1.33万吨,1978年为99.6万吨,2018年达到5688万吨,1949年~2018年,年均增长13.1%。自2002年以来,我国10种有色金属产量连续17年居世界第一。有色金属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从1950年仅有2614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5万亿元。2020年,我国大宗有色年产量首次突破6000万吨,占全球有色金属总产量的50%强,我国有色行业在探、采、选、冶各方面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
新材料产业涉及诸多大宗有色,目前受市场青睐的主要有铜、铝、钴、镍、锑等。除锑外,前4种矿产在我国均对外依存度较高,钴甚至达到了90%以上。
新材料是指呈现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包括微电子制造材料、高效低成本照明材料、精细半导体材料、智能高性传感材料、新一代储能材料、高端永磁材料、高效动力电池材料等。
新材料的兴起拉动了相关矿种的刚需,企业家们都牢记“资源为王”,抓紧布局,不仅措施有力,而且部署周全。随着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收官,从2011年~2020年,查明铜资源量3711万吨。其中,西藏阿里查明了铜金属量1349万吨,为我国首个千万吨级大矿。近年来,国内的勘查投入虽有下降,但以铜为主攻方向的找矿工作一直没有停顿,“十三五”期间,新发现四川会理-会东地区红泥坡、苋槽箐大型铜矿,估算资源量达100万吨以上。
开辟的另一条路径是加大全球配置资源的力度,促进全行业国际化的水平,在交流中辟商机,在商机中促多赢。据不完全统计,中资企业十多年来分别在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等地区投资拥有的铜资源权益已达万吨以上。其中,紫金矿业并购参股的刚果(金)卡莫阿铜矿经后期追加探矿工程,资源储量从2416万吨提高到4200万吨,成为世界第三大铜矿;五矿集团并购控股的秘鲁拉斯班加斯铜矿已开工投产,预计每年可产铜40万吨左右。
我国的铝土矿虽有一定的蕴藏量,但品质较差。以魏桥集团为代表的一批中资企业在“十三五”跨洋进入非洲几内亚,以诚心、诚意、诚实与矿产国紧密合作,从2015年出矿量100万吨,到2016年1150万吨,再到2017年的3150万吨,三年迈上三个台阶,真正实现了发展矿产国经济,培植多种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
在“十三五”期间,铝的亮点在于市场应用有了大幅拓展。铝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在某些领域可以替代钢,如在国防军工、交通运输、包装容器、机械装备、耐用消费品等方面大有用武之地。去年11月,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中铝集团及所属企业就研制了铝合金关键材料,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钴是新材料工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矿产,是新能源汽车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的重要原材料。钴元素在地球上较为稀缺,它一般伴生在铜等金属中,在国内较为罕见。刚果(金)分布有该矿产的成矿区带,自2002年以来,一批中资企业克服疾病、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等困难,和黑人兄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构建了与矿产国双赢的新格局。目前,中资企业在刚果(金)投资控股的矿山钴资源量已达400多万吨,已建成和在建的钴产能已达7万吨。
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和各种产业中,冶炼成不锈钢是其主要用途。甘肃金川是我国硫化镍矿的主要产地,被誉为“镍都”。由于不锈钢产业快速发展拉动我国镍需求高速增长,而老矿山受资源禀赋制约,产能无法勃发,导致资源缺口扩大,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
从2011年启动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历经10年在全国镍成矿带区带找到镍资源储量349万吨,缓解了燃眉之急,近两年又在新疆东天山有所斩获,新发现硫化镍矿较好远景区。
可喜的是,“十三五”期间,中资企业“走出去”寻找镍资源的脚步不断加快,东南亚红土镍矿选冶工艺突破后,青山、华友等一批中资企业布局印尼和菲律宾,开采、冶炼齐头并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资企业在境外投资的权益资源量已超过国内资源储量,权益产量约36万吨。
百年初心薪火传,神圣使命永担肩。矿业人的倾情付出,赤诚奉献,留下了道道车辙,只只鞋印,他们只有一个心语——在“十四五”继续夯实伟大祖国制造业的基石,我们同样不会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