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项《地下水质分析方法》标准将于7月实施 水质安全有了新保障

发布时间:2021-03-05 浏览人次:2038 来源:自然资源部
分享到:

  地下水是全球水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生活饮用水的主要来源,其水质质量和人们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前段时间,《地下水质分析方法》等85项系列行业标准顺利通过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自然资源部于近日发布了相关标准的编号及名称,并将于2021年7月1日起实施。
  据了解,本次发布的《地下水质分析方法》系列行业标准共计85项,主要包括色度、pH值、电导率、砷、钙、镁、硬度、总铬、六价铬、铁等项目的测定,并涉及了比色法、电极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火焰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气相色谱法及气体同位素质谱计等多种水质分析方法。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量呈迅速增长态势,另一方面,由于城市污水排放量增加、固体废物污染、土壤污染等的影响,地下水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遭到了严重破坏和威胁,有的甚至还检测出重金属与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危害。
  饮用水安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民生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地下水作为人们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安全状况更不应该被轻视。但一直以来,我国地下水环境的保护工作却进展缓慢。首先,部分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地下水污染的影响和后果认识不到位;其次,在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等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开发、轻管理”的现象,环保措施不够完善,造成地下水污染;再者,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监管体系建设、法规标准制定等工作都存在明显不足。
  保护地下水环境的安全和稳定,不仅要建立健全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强化监督检查,而且还需要不断完善相应的法规标准、加强执法管理。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大科技力量的支撑,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与修复方案。相信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未来我国的地下水环境污染状况一定会得到有效改善。

  标准下载:《地下水质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