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楫勇进踏浪行 ——西北有色地矿集团推进地质工作转型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19-03-11 浏览人次:2462 来源:中国矿业报网站
分享到:

横亘八百里秦川的秦岭,作为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被誉为中国的脊梁、华夏文明的龙脉,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丰富的矿产资源。随着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大批矿权被收回,加之地勘投入减少、安全成本激增,众多地勘单位不得不转型。在秦岭腹地耕耘了数十年的西北有色地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也面临着极为艰难的战略突围。

既要守护绿水青山,又要谋求生存发展。近几年来,该集团主动作为,立足秦岭又跳出秦岭,一方面科学布局矿产地质勘查,向西部省份及“一带一路”延线国家稳步推进;另一方面大力开拓民生地质市场,全面进入文物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地质灾害治理等领域,闯出了一片新天地。一年来,该集团签获各类民生地质项目320多项(含岩土工程项目),合同额2.4亿元,民生地质成为该集团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并逐步推动集团地质工作实现全面转型。

创新求变天地宽

西北有色地矿集团(原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已经走过了60余年的峥嵘岁月,从407地质勘探队的星星火种,到今天的大型国际化地矿集团,几代西北地勘人立足陕西,面向西北,辐射全国20余个省(区),远涉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境外10余个国家,致力于地质找矿,取得了丰硕的找矿成果,建成了上百座矿山,使得“西北地勘”成为一块“能找矿、找大矿”的金字招牌,为国家和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进一步转型升级,特别是《秦岭生态保护条例》的出台,使集团矿权灭失严重,国家基金项目、省基金项目大幅减少。加之安全环境的刚性约束,成本呈倍数级增长。仿佛一夜之间,曾经的辉煌便成为历史,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与此同时,国家政策导向发生变化,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从大山向城市转移,从矿产向山水林田湖草转移;在传统地质找矿之余,不断向环境地质、地质灾害治理、水文地质等公益性领域延展,由“矿产勘查”为主转向“环境治理与保护、为民生服务”为主。

2015年,作为全国首批“事转企”的地勘单位之一,西北有色地矿集团发出了“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全力开拓民生地质市场”的号召,所属各单位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社会转型需要,创新服务理念,发挥专业优势,主动作为,努力向民生地质领域拓展。

探掘民生新“富矿”

新时代赋予了地质工作新使命,西北有色地矿集团也找到了自己的地质工作新坐标。如今,该集团及其下属企业承揽的民生地质项目遍地开花,不仅成为该集团新时期市场竞争中的一张王牌,更是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的重要方向。

2015年,西北有色地矿集团开展民生地质项目59个,数量远超其他领域。其中,工程公司积极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创收737万元;测绘院获得地质测绘资质5项,在土地确权、城市管网等方面成效明显;物化探总队成功涉足农业地质调查,取得良好进展。

2016年,该集团紧抓向“大地质”转变的机遇,承揽的民生地质项目数量增至87个,签订合同金额9537万元。工程公司中标安康市岚皋县滑坡治理项目,单项合同额突破2000万元;承揽的青龙寺遗址地面塌陷抢险维修项目被列为西安市重要民生工程。测绘院巩固土地确权、城市管网等业务,增加房屋测量资质。物化探总队承揽福州市等多地电力管线探测项目,进入城市地质领域。711总队、712总队组织实施地热井及水文井项目。研究院完成乌蒙山缺水区水文地质调查遥感项目。

2017年,该集团中标的民生地质项目合同额大、社会影响面广,完成项目113个,服务地区遍布10多个省份,合同总额1.13亿元。工程公司成功中标铜川市哭泉镇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项目、安康市魏家院子滑坡治理施工项目,合同额均突破2000万元;承揽西安地铁10号线勘察项目、西安市“幸福林带”改造工程。711总队农业地质调查、城市地下管网探测、地灾治理等业务全面铺开。

2018年,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地勘基金项目暂时停滞,行业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在此严峻形势下,为进一步推进地质工作向纵深发展,7月25日,该集团召开了加强地质工作大会,确立了聚焦地勘主业,发挥优势专长,集中核心要素,筑牢产业基础,努力形成主业构筑、多业并举的“特色化勘查、差异化经营、协同化发展”的产业化思路。集团董事长秦西社要求所属各单位树立“大地质”观念,积极响应国家关注民生、改善环境的号召,努力适应市场,进而培育、引导、扩大市场,不断拓宽工作新领域。各单位迎难而上,全面介入民生地质领域,建立起全方位的地质技术服务体系。

谈及2019年的发展规划,秦西社表示:“集团将继续大力进军民生地质,进一步加大民生地质在地质工作中的比重,力争达到60%以上的份额;重点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土壤恢复与治理、水质量监测与评价、矿山环境治理、地灾防治及文物地质等领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及地域优势,深度融入地方经济建设。”

短短4年时间,西北有色地矿集团开拓民生地质市场成效显著,多次荣获陕西省自然资源厅、陕西省建筑业协会、陕西有色集团等表彰,在业界树立了良好口碑。

多点开花绘蓝图

在这场向民生地质转型的战役中,西北有色地矿集团各下属单位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所长,跑市场、揽项目、练队伍,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使民生地质持续成为集团的发展新亮点和利润增长点。

资质、人才两手抓,文物保护是行家。谈起产业发展要诀,工程公司总经理赵刘会说:“资质、人才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工程公司一方面不断加快资质和平台建设,尤其在文物保护领域申请了文物保护勘察设计乙级资质,并成立了岩土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研究所,聘请全国文物保护专家库成员,为文物保护项目把关指导。其他民生地质项目上,发展为拥有14项高级别、种类全的资质证书。另一方面,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相继出台《工程部薪酬待遇管理办法》和《注册人员奖励管理办法》,薪酬待遇向一线倾斜;鼓励专业技术人员考取执业证书,最高一次性奖励3万元,月补贴1000元,全额报销考证费用。目前,工程公司拥有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资格证书12人、结构工程师1人、一级注册建造师资格证书16人、二级注册建造师资格证书33人。

如今,文物保护产业已成为工程公司的招牌,合同额连年攀升,市场区域立足陕西,辐射河南、安徽、青海、四川、江苏、山东、吉林等省,业务范围包括大遗址、石窟寺、古墓葬、土遗址、古建筑和近现代史迹,先后完成了彬县大佛寺岩体与僧房窟抢险加固工程勘察设计、青龙寺遗址地面塌陷抢险加固工程勘察设计、青海热水墓群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等150多项工作,得到了业主单位的高度认可,与多地文物保护管理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牢牢守住“家门口”,生态保护创佳绩。711总队积极服务汉中市绿色发展,揽获汉中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地灾防治项目20余个;地热井项目施工全面铺开,有望长期合作。民生地质勘测院院长严琼说:“我们主动融入地方政府‘平战结合地灾防治体系’,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工作。有19人次入选汉中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专家库、地质灾害应急专家库、安监局专家库,为争取项目搭建了平台。”

2018年,711总队从勘查设计领域转向环境治理领域,针对汉中境内多个矿山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应急调查工作,组织编制、提交46个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应急治理方案,完成25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设计项目、5个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项目,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百姓利益记心头,民生项目解民忧。自2015年起,测绘院中标西安铁路局铁路用地土地确权项目,拿下榆林市府谷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测绘及数据库建设项目,并相继承接了福建仙游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服务项目、昆明不动产统一登记整合项目、西宁三调项目等一系列民生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人员还积极宣传相关政策、法规,赢得了政府和老百姓的交口称赞。

科技创新显实力,产学研融合发展。研究院充分发挥科研优势,积极申请行业资质,建设重点实验室。公司测试中心通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资质现场评审;获批建设首批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验室,集土壤污染详查加工流转基地和分析测试为一体;取得由陕西省环境保护协会颁发的环境工程设计证书(丙级)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施工证书,成为陕西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员。另一方面,持续推进对外合作,产学研融合发展。与陕西润基矿业有限公司、陕西富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涉猎新能源及环保领域;与“中国-澳大利亚土壤污染和修复研发中心”正式合作。

立足勘查老本行,开拓民生新市场。物化探总队通过加强与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调中心等单位的合作,成功进军农业、城市地质等领域,先后承揽陕西省西咸新区窑店幅1∶5万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陕西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项目中的安康市部分县的土壤污染详查、西安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地球化学异常区土地质量调查与评价、山阳窑火沟金矿和镇安东光金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等项目;进入新疆农业地质领域,中标“新疆阿拉尔-图木舒克-昆玉综合地质调查-新疆阿拉尔地区1∶25万农业地球化学调查”项目,实现了产业转型的重要突破。

西北有色地矿集团其他下属单位也不甘示弱,纷纷奋起直追。717总队在宝鸡和铜川等地开展矿山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农业地质、工程地质勘查等工作。713总队涉足商洛土地污染调查、国土调查、地质环境保护复垦等领域。715总队编制西安临潼区矿山、废弃矿点及骊山风景区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报告,服务当地发展。

为了“西北地勘”这块金字招牌在一代代地勘人手中传承,为了努力打造地勘行业“百年老店”,该集团将一如既往地肩负起新使命,坚持地质勘查主业不动摇,继续深耕民生地质领域,促进地质工作转型升级,推动各产业高质高效发展。